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强调伦理与秩序。
关注人事,注重整体,主张和谐是中国人一贯的情结。
中医历经千年,其内在精神早已烙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中医的血脉中始终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无可替代的精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辨证方略倡导者陈亚征老师,一起用辨证的方法了解神秘中医,走进中医辨证方略的思维模式,还原一个真实而又简单明了的中医世界,步入他平凡而又执着的中医人生路。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陈亚征,中国健康管理联合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藏象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专家讲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研究。30多岁的他为什么会致力于中医辨证方略体系的研究?他是如何将中医思维辨证研究的如此透彻,并将中医辨证发挥的淋漓尽致?现在的他为何要倡导中医辨证方略体系?让我们走近陈亚征的中医世界细细品读......
师出名门 学贯中西,矢志岐黄的新中医青年
中医对于年幼的陈亚征来说,是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启迪,孩子时代的启蒙加上家人的鼓励,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他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别人的孩子在用时尚的方式消磨时光的时候,他却总是喜欢翻看中医书籍。伴随着中医书籍的阅读以及汤头歌诀背诵,渐渐长大的他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便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中医的漫漫求索路。18岁时陈亚征拜师于山西名医刘素珍门下,系统学习指针点穴推拿。每周两次往返于诊室和学校,风雨无阻。刘素珍为能吃苦,求知欲强的少年陈亚征所感动,不仅循循善诱,亲手教授,更是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交给了这个爱学习爱中医的年轻人,俩人结成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感。
在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陈亚征思考今后的人生方向,由于对中医外治发独特的兴趣和对今后职业规划的理解,他又先后随王寅、王巧妹两位老师学习火针疗法和临床针灸,临证时他时刻牢记以“邪去则正安”、“瘀祛则生新”的核心思想,无论用针用药皆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方能领悟深刻,为此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多处火针点刺、化脓灸法留下的痕迹,在尝药的过程中也曾经历药物的毒性反应,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对中医的诚挚热爱和刻苦钻研。
在学习钻研的同时,他也着力研究中国传统拳术,师从意拳名家崔瑞彬、张明哲两位先生,通过意拳的基本功法练习,深切的感受到在拳术中古人强调“百日筑基”的重要性。着重意、气、力的锻炼,在练习过程中观察体会,发现意拳养生桩法对于多种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有极佳的改善作用。悟到《黄帝内经》“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的真谛。因此他立志步恩师后尘,承老师之愿,将意拳养生功法普及大众,将中医和武术养生融汇贯通,形成了独特的医养并举、养重于医的系统模式,形成中医辨证方略思想。
融会贯通 溯本清源,中医辨证方略思路是关键
辨证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辨证的出现,避免了“胶柱鼓瑟”、“守株待兔”和“病变而药不变”的机械观念和死板方式,使其和其他医学具有了质的区别。中医辨证方略,听起来高深莫测,似乎没有个几十年中医经验的都不敢轻易触碰,事实上,中医辨证方略是中医辨证思维+中医方针策略。
“中医辨证如同一场战役,是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医疗操作的中间环节,没有辨证理论的指导,病症和临床调理技术之间就会是断而不通的状态,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给出治则的关键一步,需要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疾病的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归纳的过程”。
提起中医辨证方略陈亚征总是滔滔不绝,他还告诉我们,在中医辨证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有对疾病的主观成见,要对病症保持客观态度,而且中医理论知识要相对完备,例如经络穴位、中药方剂等。如此才能对疾病进行综合辨证。中医辨证又分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每一种辨证方法各有特点并互为补充,在不同疾病的诊断上各有侧重。
“病”与“证”的确定,都是以症状作为依据,中医诊断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只有根据症状辨析出证候,这一反应疾病某一阶段的本质,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而这一切就归功于中医辨证,这也是中医辨证方略的基础。
走近陈亚征,岐黄之子对于中医的挚爱通过一段段往事的真情流露跃然纸上,矢志岐黄的决心让人崇敬。岐黄之子负中医振兴之责,前路漫漫贵在求索。
现在的你是否觉得中医正在慢慢向你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你是否开始觉得你在慢慢读懂中医抑或爱上中医?
你是否对中医辨证方略产生点点兴兴致?
加入研究中医辨证方略的队伍中,和陈亚征一起探寻神秘中医,学会用中医辨证思维读懂中医,运用中医,还原它的真实样子。
(责任编辑:华豫新闻网)